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将于9月19日-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作为支持单位,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承办的高校展区将在本届工博会的九大专业展区之一——科技创新展区中精彩亮相。在本届参展的87所高校中,首次参展的国内外高校共20所,上海高校和国内其他省市高校81所,其中“双一流”高校45所。本届高校展区展示面积约8600平米。今年工博会高校展区面积和参展高校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助力强国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本届工博会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的新趋势,以“碳循新工业、数聚新经济”为主题,设置九大专业展区。
高校展区设在本届工博会九大专业展区之一的科技创新展中。工博会高校展区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凸显高校作为人才和创新资源集中地的优势,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高校展出最新最强的科研成果。高校展区将大力宣传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的担当作为。
本次高校展区展示面积约8600平米,参展高校87所,其中上海高校20所、国内其他省市高校61所、国外高校6所。据统计,本次参展国内高校中的“双一流”高校有45所,占比超过50%。另外,首次参展的国内外高校共计20所。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设置了国际交流展区、创新创业展区、高校集中展示区和静安区青少年科创教育联盟展区、主会场、服务洽谈区等,并参与“数字工博”展示。
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表示,高校展区将通过技术推介和技术交易,把参展工博会作为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实施产教融合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
高校展区将充分发挥工博会平台作用,促进参展高校与各区域、各重点产业、各行业企业的融合联动,助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
今年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高校展区组织了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阿塞拜疆哈扎尔大学、古巴哈瓦那大学参展。此外还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国西北大学、泰国北清迈大学,共6所国外高校参展,其中4所为首次参展。这些国外高校参展不仅扩充了高校展区的阵容,而且拓宽了高校展区的外延。
815项参展项目亮点多,集中展示高校创新策源能力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将集中展示体现高校创新策源能力的科技成果,遴选参展项目815项,聚焦“低碳化发展”、“数字化转型”趋势,坚持创新引领,以高水平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诸多特色亮点。
高校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如西北工业大学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瞄准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工程需求,核心产品在实现自主可控的同时,关键参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超低相位噪声光生微波源”,有力保障我国高端制造的自主可控和原始创新。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大型曲面蒙皮/箱底双五轴镜像铣削技术与装备”,解决了飞机火箭超大超薄曲面精密加工难题,支撑国产大飞机和运载火箭的研制与量产。东华大学“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反射面金属网材料”为卫星大型可展开天线“编织”新型超轻反射面材料,以纺织智造服务国家航天事业。
高校科研紧跟数字化、低碳化发展趋势,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如南京大学的“能源地下结构与浅层地热能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实现了低成本、高能效、高品质供冷供热,成果已成功用于40余项大型工程,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亿元,节能减排效益巨大。华北电力大学的“面向高海拔光伏电站的全周期智慧建管与运维系统”,提高了高海拔地区光伏电站的建设效率、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高校科技创新赋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复旦大学“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是国内首款应用于人体的聚乳酸冠脉可降解支架,具有优异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又如武汉大学的“内镜精灵”,为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技术新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基于低场磁共振的食用油快检系统”运用独创的二维弛豫指纹谱技术,可实现多种食用油类型区分,以及食用油掺假、掺伪的有效快速检测,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上海中医药大学“针刺手法虚拟触觉仿真实训系统”,为中医针刺操作培训模拟了真实临床操作环境,助力中医的活态传承。
高校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升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如山东大学“新型纳米晶种材料及其在轻合金中的应用”,发明了系列纳米晶种材料,在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制造业全球领先企业获得应用,推动铝合金行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同济大学“水处理膜材料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利用膜力焕新MemPLUS技术,将报废膜再生后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优化水处理膜材料产业结构。
本次参展高校都积极参与申报工博会的奖项评选。复旦大学“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和西北工业大学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两项成果入围“CIIF大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超低相位噪声光生微波源”等19个高校参展项目入围CIIF创新引领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推出“高校成果数字化展示平台”
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的探索,工博会高校展区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更加高效。
贯穿工博会展前、展中、展后,主办方将积极组织“创智汇”路演专场活动,分领域、分专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此外,在工博会现场,部分参展高校还将与合作单位举行签约仪式。同时,积极推动“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邀请科创园区和专精特新企业走进工博会高校展区,组织专场活动探索校企互动对接的新模式,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
工博会期间,高校展区还将组织国内外高校开展产学研及成果转化主题交流活动,为参展高校搭建思维碰撞、经验分享的平台。
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介绍说,在高校展区主会场,将联合参展的国外高校,举行优秀科技成果转化案例首秀发布。展会期间,高校展期主会场还将举行《宝山大学科技园专项政策》发布、第二批“先投后股”项目揭幕、第五届“宝山杯”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启动等活动形式,启动“环上大科技园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此外,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还将积极参与大会办组织的“‘一带一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与实践圆桌论坛”,促进国内外高校间的交流,增加互信,推动合作。
为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提升高校参加展会的能级,主办方还创新推出“高校成果数字化展示平台”,首批上线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其他8所在沪理工类高校的208项优秀科技成果。
高校展区将通过推广“高校成果数字化展示平台”等推介手段,立足于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推广,注重参展项目的宣传及持续跟踪。充分发挥5天展会的溢出效应,积极构建面向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365天技术推介网络。